close
潘欣榮、彭昱融
在苦勞網上,看到網友提出對蘇花高、甚至對許多環境運動的反省,這樣的心聲,是期盼運動不僅只是相濡以沫、相互取暖,更希望有深刻的討論。因此提出一些很犀利的問題,期望在捍衛訴求的同時,也能站在對立立場的角度,更深刻的分析、反省不同的立場與訴求,它的問題整理如下(回應全文請見http://www.coolloud.org.tw/node/19178):
1. 蘇花高對於環境的破壞是在施工期間或在營運期間,倘若不建蘇花高,鐵路或海運是否可以具有充分的替代效果?
2. 不建蘇花高,是否花東的遊客會住宿更久消費更多?
3. 因為交通不便而不得不留宿花東是一種好的策略?
4. 不建蘇花高,幾百億的預算真可以分配給花東做必要的軟硬體建設?
5. 做了隧道和高架佔了絕大部分的蘇花高真的會對環境有重大的破壞?
6. 若真的要建蘇花高,花蓮人就沒有能力在這段期間提昇花蓮的觀光競爭力和品質,以便讓未來可以快速到來的遊客留宿長住?
反蘇花,究竟是反什麼?
上述問題中,有部份是需要各種專業技術評估、並向基層民眾報告、討論(例如:改善海鐵路運輸能否取代蘇花高,在技術層面上,應請交通研究者淺白的向群眾說明),在此不多贅述,因相信更多反貿然興建蘇花高的專業伙伴,會透過Q&A問題集來答覆。
而在此僅專心論述「技術爭論」的背後,是否牽涉著某種為反對而反對的意識型態問題——究竟,我們為何要反蘇花高?
反蘇花高是反獨裁嗎(這是國民黨時代,民進黨的反核論述之一)?環保人士是為了把人都驅趕出地球(好讓給動物居住),所以反對一切的開發政策嗎?
此外,一場場臨時、緊急的環評動員能夠解決問題嗎?長遠來說,真正決定反蘇花興建與否的戰場究竟在哪?
如果環評會不是主戰場,那麼,現在辦音樂會、做這些努力目的為何?
假設蘇花高,作為單一的解決辦法,真能解決花蓮「三高一低(高失業、高失學、高離婚、低交通便利)」的複雜問題,那麼環保團體的反蘇花高論述,就真的只是「顧環境、不顧性命」。然而,事實並非如此——從底下多元的問題中,大家應會好奇:「為何蘇花高是這些複雜多元問題的唯一解、最佳解?」;如果它不是唯一解,那為何政府又拼命推動此政策呢?
靜下來,重新檢視贊成/反對興建蘇花高的論述,會赫然發現存在著對「器物」、「制度」及「發展理念」的三個爭端。
在器物上,是一條道路V. S多元交通方式:透過「一條」鉅資興建的高速公路;相對的是能避免集中風險的多元交通方式(如改善海運、鐵路運輸,詳見蘇花糕餅舖)。
在制度上,是單一、上級決策V. S由下而上的地方決策:將一個牽涉到千億元公帑、牽涉到30萬人生計、對於地方利弊仍討論不足的重要建設,交給由數十位環評委員所組成的「一個」環評會議,來為蘇花高做最後定奪;相對的,是「許多」在花蓮地方舉行的大小辯論、討論會,讓專家將深澀的研究數據,用淺白的語彙與地方智慧溝通,在長期、充分的討論下,找出連外道路的滿意解。
在發展理念上,是「交通經濟發展論」V. S「對底層人民有利的發展論」:一方堅信,花蓮三高一低的問題,僅透過一條高速公路,就能迎刃而解,畢竟開發等於就業、「財團吃肉、人民喝湯」,非但如此,高速公路堅信只有鋼筋水泥、看得到的硬體投資,才能帶來就業、就學與返鄉便利,因此是唯一解、最佳解。相對的,是同樣期待發展,但區辨出財團與基層人民相互抵觸的發展利益;當我們看清水泥業、砂石業、大型遊樂區,僅能提供少量的就業機會(產值僅佔30%的臺灣中小企業,卻提供77%的就業機會)、並對生活安全帶來劇烈破壞的同時,發展高附加價值、穩定雇用、合理課稅、投資社福、在地交通等具有品質的地方產業,但這將經費化整為零的政府投資,卻才是對底層人民有利的。
財團蘇花高 人民輸了了
然而,這爭論過程中,政府卻與財團站在一起,透過從器物、制度到發展理念,將一系列原本複雜、需要時間與智慧解決的問題,都透過「單一」的辦法、決策與信仰,將底層人民對討生活的急切企盼,都連結到蘇花高這個單一解決辦法。
這個單一解,不僅撕裂了原本團結的花蓮人情感、排除了花蓮人蹴膝討論的可能;更重要的是,在撕裂的過程中,原本應面對三高一低、迫切問題的中央及地方政府,非但藉機逃脫社福、教育等施政不利的責任;又把應解決上述問題的經費,透過蘇花高合法的圖利財團。當地方人民互相廝殺之時,政府、財團已將公共的經費、責任,透過蘇花高來化公為私、坐收漁翁之利。
只有在此時,我們才豁然領悟到蘇花高不是強調「單一」的政策,因為它同時圖利了「許多」財團和政府官僚的私人口袋。
公共化是安全回家最便捷的路
花蓮人不能等,既然看清了蘇花高的根本問題,在於一個化公為私、排除公共利益的「私有化開發政策」,那麼,我們就需探詢透過「公共化」解決的可能性。
決策公共化:公眾參與,絕非藍綠兩黨口中的「參與式」民主,因為這種民主只「參與」沒「決策」。相反的,真正的決策公共化,是讓底層人民與專業者共同、充分的討論,找尋出花蓮三高一低、地方發展的病灶,兼顧立即止血與長遠發展,要求政府提供公共資源來解決;例如在就業問題上,提出全面、大量、具創意的「永續就業工程」解決立即性的就業問題;但也提出十年、二十年的真正永續就業方案。
利益公共化,在面對各種相互矛盾的利益與問題時,以受薪者、農民、自營作業者(花蓮多數居民)的利益為出發。手心向上:向大型資本、財團課稅;手心向下:補助多元民宿、公共交通,讓多數居民獲得分配。
分配公共化:公共化的分配,非齊頭式的平等(每鄉每人都分得一樣的資源),而是實質上的平等;以教育為例,花蓮偏遠小校先天不足,就需要多一點的資源來增加師資、軟硬體設備,強化後段的孩子趕上、鼓勵前段的孩子自我探索發展,達到「沒有一個孩子被拋棄」的教育目標。
監督公共化:花蓮的資源,患不足也患不均,假若暫緩興建蘇花高,將經費移轉到上述基礎建設,整個投資過程、財政細目都應透明公開,接受民眾的監督、避免各個環節的貪污舞弊。
反貿建蘇花 公眾不會輸
或許,您仍希望更多的數據說服您;又或許,您仍對反對貿然興建感到懷疑。這都沒關係,因為無論新、舊政府,只要透過形式上的環評走一回,馬上就會興建蘇花高,屆時,任何希望兩方平心而論、靜下思考的期盼,都將成泡影。
相反的,如果您真的自詡是社會公道力量、期盼蘇花高或任何的社運、環境問題能化解對立、和解共生。那麼,必須先在新舊政府交界的此時,透過「反對貿然執行某政策」,來爭取更多的時間,唯有時間換取空間,才能讓公眾的辯論得以實踐、公共的決議得意落實,臺灣的「公民」社會,也才會有明天。
反對貿然興建蘇花高,正是臺灣公共化運動的前哨站,為了使花蓮在地的各種多元、衝突意見,得以找出對人民最有利的平衡點;也為了累積臺灣長遠公共化運動的實踐可能性,請您記得,就在明天,請您務必站出來;為花蓮、為臺灣、為您我所共有的公共未來。
緊急動員令,反對貿然興建蘇花高、監督環評決議:
425、禮拜五、早上8點15、就在環保署。詳情請見http://www.coolloud.org.tw/node/19802
在苦勞網上,看到網友提出對蘇花高、甚至對許多環境運動的反省,這樣的心聲,是期盼運動不僅只是相濡以沫、相互取暖,更希望有深刻的討論。因此提出一些很犀利的問題,期望在捍衛訴求的同時,也能站在對立立場的角度,更深刻的分析、反省不同的立場與訴求,它的問題整理如下(回應全文請見http://www.coolloud.org.tw/node/19178):
1. 蘇花高對於環境的破壞是在施工期間或在營運期間,倘若不建蘇花高,鐵路或海運是否可以具有充分的替代效果?
2. 不建蘇花高,是否花東的遊客會住宿更久消費更多?
3. 因為交通不便而不得不留宿花東是一種好的策略?
4. 不建蘇花高,幾百億的預算真可以分配給花東做必要的軟硬體建設?
5. 做了隧道和高架佔了絕大部分的蘇花高真的會對環境有重大的破壞?
6. 若真的要建蘇花高,花蓮人就沒有能力在這段期間提昇花蓮的觀光競爭力和品質,以便讓未來可以快速到來的遊客留宿長住?
反蘇花,究竟是反什麼?
上述問題中,有部份是需要各種專業技術評估、並向基層民眾報告、討論(例如:改善海鐵路運輸能否取代蘇花高,在技術層面上,應請交通研究者淺白的向群眾說明),在此不多贅述,因相信更多反貿然興建蘇花高的專業伙伴,會透過Q&A問題集來答覆。
而在此僅專心論述「技術爭論」的背後,是否牽涉著某種為反對而反對的意識型態問題——究竟,我們為何要反蘇花高?
反蘇花高是反獨裁嗎(這是國民黨時代,民進黨的反核論述之一)?環保人士是為了把人都驅趕出地球(好讓給動物居住),所以反對一切的開發政策嗎?
此外,一場場臨時、緊急的環評動員能夠解決問題嗎?長遠來說,真正決定反蘇花興建與否的戰場究竟在哪?
如果環評會不是主戰場,那麼,現在辦音樂會、做這些努力目的為何?
假設蘇花高,作為單一的解決辦法,真能解決花蓮「三高一低(高失業、高失學、高離婚、低交通便利)」的複雜問題,那麼環保團體的反蘇花高論述,就真的只是「顧環境、不顧性命」。然而,事實並非如此——從底下多元的問題中,大家應會好奇:「為何蘇花高是這些複雜多元問題的唯一解、最佳解?」;如果它不是唯一解,那為何政府又拼命推動此政策呢?
靜下來,重新檢視贊成/反對興建蘇花高的論述,會赫然發現存在著對「器物」、「制度」及「發展理念」的三個爭端。
在器物上,是一條道路V. S多元交通方式:透過「一條」鉅資興建的高速公路;相對的是能避免集中風險的多元交通方式(如改善海運、鐵路運輸,詳見蘇花糕餅舖)。
在制度上,是單一、上級決策V. S由下而上的地方決策:將一個牽涉到千億元公帑、牽涉到30萬人生計、對於地方利弊仍討論不足的重要建設,交給由數十位環評委員所組成的「一個」環評會議,來為蘇花高做最後定奪;相對的,是「許多」在花蓮地方舉行的大小辯論、討論會,讓專家將深澀的研究數據,用淺白的語彙與地方智慧溝通,在長期、充分的討論下,找出連外道路的滿意解。
在發展理念上,是「交通經濟發展論」V. S「對底層人民有利的發展論」:一方堅信,花蓮三高一低的問題,僅透過一條高速公路,就能迎刃而解,畢竟開發等於就業、「財團吃肉、人民喝湯」,非但如此,高速公路堅信只有鋼筋水泥、看得到的硬體投資,才能帶來就業、就學與返鄉便利,因此是唯一解、最佳解。相對的,是同樣期待發展,但區辨出財團與基層人民相互抵觸的發展利益;當我們看清水泥業、砂石業、大型遊樂區,僅能提供少量的就業機會(產值僅佔30%的臺灣中小企業,卻提供77%的就業機會)、並對生活安全帶來劇烈破壞的同時,發展高附加價值、穩定雇用、合理課稅、投資社福、在地交通等具有品質的地方產業,但這將經費化整為零的政府投資,卻才是對底層人民有利的。
財團蘇花高 人民輸了了
然而,這爭論過程中,政府卻與財團站在一起,透過從器物、制度到發展理念,將一系列原本複雜、需要時間與智慧解決的問題,都透過「單一」的辦法、決策與信仰,將底層人民對討生活的急切企盼,都連結到蘇花高這個單一解決辦法。
這個單一解,不僅撕裂了原本團結的花蓮人情感、排除了花蓮人蹴膝討論的可能;更重要的是,在撕裂的過程中,原本應面對三高一低、迫切問題的中央及地方政府,非但藉機逃脫社福、教育等施政不利的責任;又把應解決上述問題的經費,透過蘇花高合法的圖利財團。當地方人民互相廝殺之時,政府、財團已將公共的經費、責任,透過蘇花高來化公為私、坐收漁翁之利。
只有在此時,我們才豁然領悟到蘇花高不是強調「單一」的政策,因為它同時圖利了「許多」財團和政府官僚的私人口袋。
公共化是安全回家最便捷的路
花蓮人不能等,既然看清了蘇花高的根本問題,在於一個化公為私、排除公共利益的「私有化開發政策」,那麼,我們就需探詢透過「公共化」解決的可能性。
決策公共化:公眾參與,絕非藍綠兩黨口中的「參與式」民主,因為這種民主只「參與」沒「決策」。相反的,真正的決策公共化,是讓底層人民與專業者共同、充分的討論,找尋出花蓮三高一低、地方發展的病灶,兼顧立即止血與長遠發展,要求政府提供公共資源來解決;例如在就業問題上,提出全面、大量、具創意的「永續就業工程」解決立即性的就業問題;但也提出十年、二十年的真正永續就業方案。
利益公共化,在面對各種相互矛盾的利益與問題時,以受薪者、農民、自營作業者(花蓮多數居民)的利益為出發。手心向上:向大型資本、財團課稅;手心向下:補助多元民宿、公共交通,讓多數居民獲得分配。
分配公共化:公共化的分配,非齊頭式的平等(每鄉每人都分得一樣的資源),而是實質上的平等;以教育為例,花蓮偏遠小校先天不足,就需要多一點的資源來增加師資、軟硬體設備,強化後段的孩子趕上、鼓勵前段的孩子自我探索發展,達到「沒有一個孩子被拋棄」的教育目標。
監督公共化:花蓮的資源,患不足也患不均,假若暫緩興建蘇花高,將經費移轉到上述基礎建設,整個投資過程、財政細目都應透明公開,接受民眾的監督、避免各個環節的貪污舞弊。
反貿建蘇花 公眾不會輸
或許,您仍希望更多的數據說服您;又或許,您仍對反對貿然興建感到懷疑。這都沒關係,因為無論新、舊政府,只要透過形式上的環評走一回,馬上就會興建蘇花高,屆時,任何希望兩方平心而論、靜下思考的期盼,都將成泡影。
相反的,如果您真的自詡是社會公道力量、期盼蘇花高或任何的社運、環境問題能化解對立、和解共生。那麼,必須先在新舊政府交界的此時,透過「反對貿然執行某政策」,來爭取更多的時間,唯有時間換取空間,才能讓公眾的辯論得以實踐、公共的決議得意落實,臺灣的「公民」社會,也才會有明天。
反對貿然興建蘇花高,正是臺灣公共化運動的前哨站,為了使花蓮在地的各種多元、衝突意見,得以找出對人民最有利的平衡點;也為了累積臺灣長遠公共化運動的實踐可能性,請您記得,就在明天,請您務必站出來;為花蓮、為臺灣、為您我所共有的公共未來。
緊急動員令,反對貿然興建蘇花高、監督環評決議:
425、禮拜五、早上8點15、就在環保署。詳情請見http://www.coolloud.org.tw/node/19802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