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作者:Sujeewa Amaranath
譯者:盧小曉

9月26日,緬甸軍方為了鎮壓日益增劇的反軍政府高壓統治、反對物價上漲讓廣大勞動人民無法再生活下去的示威抗議,調出軍隊向手無寸鐵的群眾開火。

在仰光和其他主要城市,軍警與抗議者的沖突仍在繼續。當大批示威群眾,其中包括許多僧侶,無視於軍隊的禁令仍然走上街頭時,在緬甸前首都仰光(Rangoon)就發生了一連串的衝突。9月25日星期二,軍政府在仰光和緬甸第二大城曼德勒(Mandalay)強行實施宵禁及禁止五人以上集會;各交通要衝和已經成為示威群眾聚集之處的各大寺廟外面也都部署了重裝部隊。
 
據緬甸官方媒體26日報導,在仰光發生的維安部隊與示威群眾的衝突中,至少有一名示威者被殺。一位不具名的政府官員告訴法新社有三名抗議人士死亡:一位是因為試圖搶奪士兵的來福槍而被殺,另外兩名則是被活活打死。而由其他個人及各反對團體所發出的新聞稿中卻指出,死亡人數應該更多。據說另外還有三百人被抓。
 
衝突發生在仰光大金塔(Shwedagon Pagoda)外,但沒能阻止另一批由年輕僧侶和學生所組成的萬人遊行隊伍朝仰光市區的雪利大金塔(Sule Pagoda)前進。部隊鳴槍示警及使用催淚瓦斯意圖嚇阻群眾,最後動用棍棒才瓦解了遊行隊伍。

抗議行動的導火線是緬甸軍政府於8月15日突然調漲柴油至原價的一倍,天然氣價格更是漲到百分之五百之多。幾天內,由於運輸成本高漲,致使民生必需品也跟著漲價百分之十到五十不等。雞蛋、食用油和雞鴨等家禽肉平均都漲了百分之卅五。緬甸政府擁有燃料的專賣權,過去長期補貼燃料價格以維持其平穩。
 
9月24日,僧侶在緬甸仰光街頭示威遊行。新華社/法新
學生於8月19日發起第一場遊行,但規模甚小,沒有多少人參加。儘管不斷面臨逮捕和警方的暴力鎮壓,這點火花還是在很短的時間內就發展成燎原之勢。該週末,成千上萬的民眾聚集在仰光展開遊行。到星期一,包括曼德勒、實兌(Sittwe)、木各具(Pakokku)在內共有廿五個城市都爆發了群眾示威抗議。在仰光的遊行估計至少有五到十萬人參加。
 
學生、工人、僧侶、城市與農村的貧民紛紛加入抗議行列,讓這次的反政府示威成為自1988年以來規模最浩大的抗議行動。面對人民反對軍事獨裁、要求民主權利和改善生活條件的高亢呼聲,軍政府用掃射群眾、逮捕反對黨領袖和鎮壓所有形式的政治反抗做為回應。估計有三千人被軍隊殺害,更多人遭拘留和嚴刑拷打。

星期一(9月24日)晚上,宗教事務部長杜拉敏貌准將(Brigadier General Thura Myint Maung)在國營電台上讉責在背後煽動抗議活動的「破壞份子」,並警告「將依法採取行動對付僧侶」。星期二,警察逮捕了資深反對派人士明國梁(Min Ko Naing,為翁山蘇姬的政黨「國家民主聯盟」的領袖之一)和以諷刺當局著名的喜劇演員扎加納爾(Zaganar)。扎加納爾呼籲民眾參與這場抗議行動。


國際媒體特別強調僧侶在當前示威行動中所扮演的角色。僧侶在這場運動中得以如此突出,其實是翁山蘇姬和其他緬甸國家民主聯盟領袖們膽怯和保守的結果。國家民主聯盟真正盡力去做的並非反對軍政府,而是竭力對抗議者設下限制,及利用他們作為跟將軍們進行談判的籌碼。
 

英國泰晤士報在9月26日的報導中提到:「仰光的反對派領導們正奮力控制反抗運動的能量,以阻止一切可以讓『國家和平發展委員會』(SPDC,是軍方統治集團的自稱)作為鎮壓藉口的行動。他們(指反對派領導)擔心激進派和溫和派之間的分裂:激進派要讓統治者下台;而溫和派則堅信最重要的事情是不要把普通的緬甸人嚇跑,並使他們走上街頭,顯示出無上的道德權威。(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s to avoid frightening off ordinary Burmese and bring them out in an overwhelming display of moral authority.)。」[1]

 
國家民主聯盟的領導人之一山昂(Sann Aung)告訴泰晤士報:「現在不應該煽動人民推翻軍政府的統治。這會讓人民在面對軍方的任何動作時如同驚弓之鳥,而更不願出來參加行動」。泰晤士報還指出由僧侶們的要求是多麼有限[2]:「統治者為錯誤政策提出道歉、降低燃料油的價格、釋放政治犯、與軍政府開啟政治對話。」
 
昂山素姬在過去的18年當中多次被緬甸軍政府軟禁或關押然而,呼籲群眾克制卻為軍方進一步的鎮壓行動打開了大門。反對派的領袖們抑制基層勞動人民的怒火,只會讓將軍們放膽向示威行動進攻,這就是1988年事件的中心政治教訓。當時蘇姬和國家民主聯盟與軍政府雙方就「舉辦選舉」以及「結束群眾示威」達成協議,軍政府欣然接受協議,穩住了其統治,然後拒絕接受1990年的投票結果(在這次大選中,國家民主聯盟贏得壓倒性的勝利)。
 
近二十年來,國家民主聯盟的眼光侷限在利用西方主要國家實行的經濟制裁來迫使軍政府妥協。國家民主聯盟關心人民的表示,就是支持國際貨幣組織(IMF)和世界銀行(WB)所推動的把國家開放給外國投資者的自由市場政策。這種政策對社會造成的影響,明顯表現在上個月(2007年8月)軍政府削減燃油補貼的後果上(致使燃料油價格飇漲了百分之五百)。這完全符合原訂的經濟計劃。
 
即使在這次油價飇漲之前,緬甸的通貨膨脹率已超過百分之三十,九成的民眾生活在貧窮線下,每天僅靠一美元過日子。四十五萬的軍隊佔去每年國家預算的四成。一個失業的經濟系畢業生在接受《雪梨前鋒晨報》(Sydney Morning Herald)訪問時說:「很多人連孩子上學唸書的費用都負擔不起。他們過得很慘,每天只能吃一餐,很多人因此營養不良且生病,可是連醫藥費都沒有。的確,我們之前就過得很困苦,但油價上漲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我們的生活水準愈來愈低,中產階級變窮了,而窮人變得衣食不足。」
 
國際的競爭
 
緬甸軍隊的鎮壓行動,讓我們看到以布希為首的世界領袖們以及國際媒體的偽善。星期四,布希在聯合會大會上發言讉責緬甸軍政府,並宣告將採取新一波的制裁行動來打擊個別領導人。英國首相戈登‧布朗抨擊軍政府「非法又專制」,同時法國總統尼古拉•薩科齊敦促歐盟對軍政府施加更嚴厲的懲罰。9月26日聯合國安理會召開緊急秘密會議商討緬甸局勢。
 
以上所作所為,沒有一件是出於關心緬甸人民和他們的權利。在南亞的其他地方,布希政府跟巴基斯坦軍事獨裁者佩爾韋茲‧穆沙拉夫將軍(Pervez Musharraf)維持著非常緊密的關係;面對印度對喀什米爾施行的警察國家措施(派駐大批軍警在喀什米爾境內)、孟加拉的軍政府的獨裁行徑以及斯里蘭卡政府在進行兇殘內戰時採行的專制獨裁手段,布希政府一概保持外交沉默。
 
華盛頓之所以反對緬甸軍政府並不是因為它的嚴刑苛政,而是因為它跟中國結盟。緬甸在中南半島西部,位於中印兩國的軍事要衝之地,它連接著東南亞,且相當靠近主要的大洋航線,特別是麻六甲海峽(Malacca Straits)。緬甸還有非常豐富的天然資源,包括估計有三兆立方米的天然氣和三十億桶原油。
 

對北京來說,緬甸是個重要的戰略和經濟夥伴。中國提供給緬甸軍隊武器和外交方面的支援,還協助興建緬甸國內的基礎建設。北京所尋求的回報是:分享這個國家的石油和天然氣的權利,以及利用緬甸的港口(作為戰略港)和軍事基地等等。今年(2007年)的元月到七月,中緬之間的貿易額高達11億美元,較之去年同期多出了百分之三十九點四。
 
同時,中國和印度為爭取對緬甸政府的影響力,兩國之間的競爭也愈趨白熱化。印度官員高規格訪問的次數逐漸增加,雙方貿易來往也更為頻繁,印度還提供貸款及援助以贏得緬甸軍政府的好感。2004年,緬甸軍政府領袖丹瑞(Than Shwe)成為二十四年來第一位訪問印度的緬甸領袖,並得到印度最隆重的接待。今年印度石油天然氣公司(ONGC)競標緬甸天然氣,但在上個月(2007年8月)輸給了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Petro-China)。泰國也投資了六十億美元在緬甸的水力發電項目上。
 
源源不絕的文章,特別是在美國,不斷暗示中國應為緬甸軍政府的行為負責,且要求北京採取行動。但逐漸成為美國盟友的印度,或是另一個享有美國暗中支持的軍事獨裁政權──泰國,就沒有受到同樣的要求。布希政府呼籲在緬甸建立民主,是它為了施壓成立親美政權的藉口。
 
美國政府從來不在乎緬甸人民的民主權利及其苦境,如同對伊拉克一樣。就華盛頓而言,趕走緬甸軍政府只是美國圍阻中國──這個逐漸成為美國主要的戰略和經濟競爭者的國家──其戰略中的一步,以及為美國企業奪取緬甸的天然資源及便宜勞動力的一步。

本文出處:WSWS,World Socialist Website
按此看英文原文
原文發表日期:
27 September 2007


[1] Richard Lloyd Parry, “Riot squads prepare for action as junta gets ready to crush protests,” The Times, September 26, 2007, http://www.timesonline.co.uk/tol/news/world/asia/article2533190.ece

[2]報導原文:Ironically, the demonstrators are demanding much less of the SPDC than foreign governments, including the United States and Britain. The monks are asking for no more than an apology for abuse by the regime, a reduction in fuel prices, the release of political prisoners and political dialogue with the junta. 本文譯者中譯:諷刺的是,民運人士們對「國家和平發展委員會」所提出的要求,比起美英等外國政府的要求要退步許多。僧侶們要求軍政府履行的訴求,僅僅是「統治者為錯誤政策提出道歉、降低燃料油的價格、釋放政治犯、與軍政府開啟政治對話」。來源:同註2。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vonunten 的頭像
vonunten

大戰惡魔黨

vonunt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